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事迹材料>

【生态保护经验信息材料2020】

泓景文档网 发表于2021-10-11 12:54:36 本文已影响

— 1 —

 生态保护经验信息材料五篇

 目录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 1 推进四大攻坚迈向“全域美丽” ......................... 3 一体共治两水同治三级联治 ............................. 5 加大宣教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 7 纵深推进高水平综合执法 ............................... 9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近年来,分局严格落实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的要求,不断严格执法责任、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执法效能。

 分析形势,奠定执法基础

 年初分局班子根据执法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对辖区的生态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将重点企业汇聚、散乱污问题集中、矛盾困难隐蔽突出等作为重点监管方向,明确辖区西北片区作为工作中心区域,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适时打破监管网格责任限制,整合力量开展专项摸排和整治。

 协调联动,提高执法效率

 — 2 —

 为确保执法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监管力量投入到执法一线。一是将环评审批、排污许可信息资源及时进行共享,及时确定监管重点对象和监管内容,有所侧重进行监管执法;二是对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格指挥中心、融媒体中心等信访投诉平台,全面梳理高频投诉问题,进行监管执法;三是协调国土、城管、住建等部门,对疑难案件进行会商,科学合理进行监管执法。

 注重取证,提供执法支撑

 日常执法监管中,注重加强区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队的协调联动,努力做到事前有通气,提前沟通预判问题类型和监管方向;事中有支持,相互支持配合积极做好现场调查取证;事后有协调,及时分析研究监测报告和调查询问的相关性,为确保证据闭合,进而为实施最终处罚提供支撑。

 积极公开,开展执法监测

 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分局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积极开展执法监测及监督性监测。大队与监测站联合成立工作小组,全年开展执法性监测及监督性监测72家,遵循“双随机、一公开”随机原则,在整个执法过程中,监测结果由监测站负责,监测报告移交执法大队,执法大队根据国家排放标准核对监测结果,对不达标企业立案处罚,立案处罚8家,处罚100余万元。全年开展监督性监测80余家,立案处罚40余万元。查处涉水污染案件1件,处罚40余万,有效整治和震慑— 3 —

 了环境违法行为。

 推进四大攻坚迈向“全域美丽”

 2020年,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以部省共建为抓手,编制实施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高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收官,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绿色低碳,全力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26家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56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淘汰关停。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制定实施区域特色行业整治标准,深化“低散乱”行业和过剩产能淘汰整治,促进产业优胜劣汰、腾笼换鸟。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完善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排污权指标保障、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差别化政策,引导环境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和区域集中。拓展转化渠道,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强度评估考核,编制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清单,积极实践碳中和。

 坚持全域美丽,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攻坚,生态环境质量— 4 —

 高位持续改善,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提升。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创新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实现全达标。深化“五水共治”,全省域开展“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省控Ⅲ类以上水质比例94.6%,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全力治土清废,推动历史遗留桐庐神仙洞废物治理工程,率先完成农用地超标点位对账销号行动,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省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

 坚持系统治理,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实施“三线一单”精准管控国土开发空间,完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勘界定标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坚决守牢自然生态底线。率先出台指南,试点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标准完成临湖地带综合整治,编制实施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方案。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印发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开展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转型为撬动,持续优化制度— 5 —

 供给、提升治理效能。印发实施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规定省级实施意见,健全省委统筹推进督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一体实施河湖长制、湾滩长制,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构建信用为基础的差别化监管机制、建立企业“环保码”监管平台,提升执法精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现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全覆盖。开发运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全贯通。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在生态环境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打造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方案”。

 一体共治两水同治三级联治

 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了“一体共治、两水同治、三级联治”的工作格局。全市累计建成361座一体化处理设施,26.2万座分散式治理或综合利用设施,552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 6 —

 到有效治理,占比76,受益农户达41万户。

 一、在统筹谋划中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一是重视到位。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党政目标绩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双考核。二是统筹到位。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河(湖)长制等工作统筹推进。三是保障到位。整合各类资金120多亿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每户补助1500—3000元、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以奖代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在试点推广中探索因地制宜新模式 一是开展试点示范。结合全市地形地貌特点,划定323个敏感区域,加强厕污共治。因地制宜探索黑水灰水“分流治理”和“混流治理”试点:在人口相对集中、有大量农田消纳的坝区,形成就地还田的还田模式;在水量需求较大、水果种植多的丘区,形成就地还林的还林模式;在有老旧化粪池的农村聚居点,结合地形地貌开展提升改造,形成人工湿地治理的新村治理模式;在农户聚居度高、消纳面积小的区域,形成微动力一体化设备治理达标排放的治理模式。二是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形成“政府—村委会—农户”三级管护模式,全市组建了8支管护队伍进行常态化检修,确保污水治理设施安全运行。三是强化培训助力。成立23个工匠协会,对500余名地方工匠开展多形式培训,提升施工能力。

 — 7 —

 三、在生态治理中形成绿色发展新路径 一是推进生态治理行动。在重点小流域及其支流两岸5—30m范围内,建设10000余亩立体生态廊道。按照1吨污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生态湿地的原则,在污水处理厂(站)后端共计建设1000余亩生态湿地。二是推进养殖污染治理行动。推行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申报制度和畜禽养殖种养循环“3211”治理模式,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农田灌溉、果树栽培、花卉种植循环利用零排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2%。三是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建成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基地68个,面积4.8万亩。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由33.3%提升至100%,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全面消除。

 加大宣教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2020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工作力度,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污染防治集中攻坚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宣教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宣教工作,成立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分管— 8 —

 副市长任副组长,高规格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统筹、调度、落实宣教工作。协调日报社、电视台、大众网等新闻媒体抽调骨干记者集中办公,深入一线跟踪报道,构建起强有力的集中攻坚宣传战线。

 强化绿色创建,推进全民环保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倡导绿色生产、践行绿色生活、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了绿色学校、环保小卫士、放鱼养水等系列活动。创新策划开展“六五环境日”“环保世纪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等宣教活动,以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的宣传方式,多层次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展生态环保宣传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构建起全民共享共治共建的大环保宣教格局。

 协同污染攻坚,展现铁军风采

 深入挖掘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讲好环保铁军故事。统筹协调各新闻媒体开设聚力污染防治攻坚专栏,日报社刊发评论员系列文章,撰写《向污染宣战》等深度稿件,系列报道先进典型人物的24小时。协调直播新媒体,开通“夜鹰”直播等,创新策划《攻坚专班的12个时辰》等新媒体系列宣传,展现攻坚克难、担当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风采。

 建立宣传机制,深化媒体宣传

 联合市委宣传部建立宣传工作机制,每周发布重点宣传计划,— 9 —

 统筹协调各新闻媒体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研究谋划宣教工作思路和建议,形成合力。《半月谈》、新华社客户端发布宣传稿件《一座海滨城市的生态气质》,《中国环境报》专版刊发《擦亮生态底色》等信息,市级新闻媒体开设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曝光台等专栏,统筹做好正面引导、负面曝光,2020年各新闻媒体共计发稿1400余篇,营造决胜污染防治攻坚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正面引导,强化舆情应对

 制定实施生态环境舆情处置与引导工作程序,与省大众网建立舆情监控平台,加强应对,积极管控,把舆情风险降到最低。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不断扩展舆情收集处置渠道,科学识别、认真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正能量。

 宣传执法联动,维护群众利益

 建立宣传执法联动机制,重要信访案件第一时间现场核查、督办,开设《环保在线》新媒体专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跟踪报道,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听民声、解民忧,顺民心,不断增强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和幸福感。

 纵深推进高水平综合执法

 近年来,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我市以生态环保综合执— 10 —

 法改革为契机,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双随机抽查为载体,以环境稽查为抓手,纵深推进高水平综合执法。2020年,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76件,处罚金额7019万元。

 精准靶向执法,构建综合执法新格局

 全面打造“1+7+N”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组织开展9次综合执法行动,累计排查发现、推动整改环境问题832个,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02家,有效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稽查规范,推动执法水平再提高

 始终把环境执法稽查作为推动综合执法重点工作落实落地的重要手段,作为内部监督约束的重要方式,聚焦全市综合执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信访舆情和行政处罚等执法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稽查长效机制,实现执法全过程稽查。2020年完成对14个县级分局稽查全覆盖,累计查看执法文书150余份,现场复核点位46个,发现、整改问题68个。

 创新科学监管,强化执法服务大提升

 利用环境管理大数据平台,借助热点网格、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等手段,实施“正面清单”管理,实现科学、精准监管。持续开展“企业面对面”走访座谈和送法入企等活动,把刚性执法约束转变为专职顾问服务,提升精准执法服务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生态保护 经验 材料